實習報告
自古以來,在人生的疆場上,都是有知勝無知,大知勝小知。一個人不解決求知的問題,做人就會“干癟”——解決厚重的能力,無法與強手較量。你要想超越狹小的視野,修正自己做事的心態,必須把學習變成一生的金磚。此乃做人之大要!走進帝光轉眼已近兩個月,這兩個月都是在車間實習中度過,在我以前所做過的公司當中,都沒有這么多的學習時間,這要感謝上級領導給了我這個學習的機會,使我對帝光的產品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,為以后的開發和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。不過,這僅僅只是起步而已,要想熟練和更深入的了解還要在以后的工作中挖掘和平時的積累,滴水穿石,知識在于積累。在這個實習過程中,我心中的一些不懂和不解的問題也初步有了明確的答案。
帝光公司的主要產品是背光源。由于液晶玻璃本身不具有發光特性,因此,根據需要經常在液晶玻璃后面加上一個發光源,背光源(Backlight)即是提供LCD 顯示器產品中一個背面光源的光學組件。根據公司目前所開發的產品和開發部的分組情況,背光源可以分為三大類:常規LED 背光源,手機背光源和CCFL背光源。不過,嚴格說來,手機背光源也屬于LED 背光源,但它們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,所以我在這還是分開來談。
一、常規LED 背光源
LED 是發光二極管的英文縮寫,也就是我們說的芯片。為了方便使用,經常將芯片封裝成各種形狀。常規LED 背光源的工作原理是將點光源變成面光源。根據將點光源變成面光源的方法不同,常規LED 背光源可分為底部光和側部光兩種。
1、側部光
全反射效應:很多導光板是由PMMA制造的,它的折射系數N1=1.4649,而空氣的折射系數N2=1,當光線從導光板射向邊界時,只要入射角大于某一角度時,光線不再有折射分量,而是全部被反射回導光板中,根據折射定理,求得臨界角等于42.2°。結論,當入射角大于等于42.2°時,光線被全反射。
入光面結構與光路:平面進光(收斂作用);圓弧進光(角度不變);鋸齒面進光(發散作用)。
材料:擴散膜、雙面膠條、遮光膜、LED、電阻、PCB、導光板、反射膜。
流程:上線——導光板/PCB/發光條/裝配——QC1——烙腳——滴502膠——削腳——老化——貼錫箔紙——網面貼膠條——貼反射膜——光面貼膠條——貼擴散膜——打熱熔膠——貼外觀膠條——剪屏——清理外觀——貼標簽紙——QC2——測反向漏電——噴碼——包裝——裝箱——入庫——出貨。
2、底部光
材料:PCB板、晶片、反射腔、硅膠、擴散膜、PIN針(引線)。
流程:洗PCB板(超聲波清洗機)——PCB板烘干(烤箱)——芯片擴張(擴張機)——焙膠(焙膠機)——固晶(固晶架顯微鏡)——高溫固化(烤箱)——焊線(焊線機)——焊線檢查(穩壓電源)——套蓋壓鉚(手動壓鉚機)——注密封膠(注射器)——烤不干膠(烤箱)——振蕩(振蕩機)——發光檢查(穩壓電源)——配硅膠——灌硅膠——溫度循環(烤箱)——清膠——中測(穩壓電源)——貼擴散膜——削腳(介刀)——穿PIN——壓PIN(手動壓機)——焊PIN(電烙鐵)——引線固定(熱熔膠槍/點膠機)——清理焊劑(毛刷)——剪PIN(平口鉗)——清理外觀——終檢——包裝——OQA——產品確認——入庫。
從所用的材料可以看出側部光和底部光的一些不同之處,也是由于LED所放位置不同而決定結構不同。側部光用到導光板和反射膜,導光板上有網紋,具體作用在CCFL里再細說
|